|
|
|
|
| 月餅代表誰的稅 “福利”概念模糊釀爭議 |
| 發布時間:2011/11/22 來源: 閱讀次數:612 |
| |
| 中秋將至,各大超市的月餅大促銷又如期上演,不少企業也會向員工發放月餅、中秋購物禮券或是月餅券。然而,這些福利卻不屬于免稅范疇,所謂“月餅稅”其實早已開征。盡管“月餅稅”只是一個小稅種,在中國近10萬億元的財政收入中不值一提,但卻引發了民間熱議,“減稅”呼聲再次響起。但相關專家則認為,稅制若不優化,“減稅”永遠是隔靴搔癢。 市 場:銷量是否受影響說法不一記者通過采訪多家月餅禮盒、禮券銷售商發現,對于月餅稅,大家的爭議確實大,而針對銷量是否受到影響的問題,商家的說法不一。 淘寶網上一家批發哈根達斯、DQ冰淇淋月餅提貨券的老板說,今年確實不好做,“價格都做到最低了”。 而有的月餅提貨券批發商說,雖然市場上爭論的多,但實際上今年店里的月餅禮盒、提貨券銷量影響不大。“對于月餅稅大家該罵的罵,但是來買月餅的都是公司送員工、送客戶,即便是真的收稅,該送的,也還得送”。 一家超市的銷售人員表示,今年的月餅銷售情況和往年差異不大。 職 員:發月餅不如發錢在西直門一家公司工作的小閻表示,他及身邊的不少同事都希望今年的中秋節單位以現金或是購物卡代替月餅會更好。“每年中秋前我們都會收到公司發的月餅提貨券,有時提貨地點離家還特別遠,大老遠跑去領月餅,領到的月餅包裝還很重,擠公交很費力,打車又劃不來。”小閻說,“其實拿回家的月餅也沒人愛吃,這東西送人都不受歡迎。”小閻說,如果今年再因為這幾盒月餅自己還要繳稅,那就真不想要了,公司還不如直接發員工現金或是購物卡。國 企:一直在繳“月餅稅”記者詢問了中國鋁業、國家開發銀行、北京和拓人力咨詢等公司,發現國企均會將月餅或者消費券等“福利”申報個稅,多數外企發放“福利”時都會扣除稅,而一些民營公司卻并未將月餅算進員工的工資進行繳稅。 中國鋁業負責財務的負責人表示,過去單位在為員工發放各種福利時均會申報繳稅,未來仍會按照稅法執行。公 司:也許會更改福利發放形式一家軟件銷售公司的負責人表示,每年中秋前給員工發月餅是考慮到對員工的關懷,其實每年批發月餅的成本也并不低,現在如果員工都不喜歡這種福利形式,再加上爭論很大的月餅稅問題,那公司也沒必要再費力不討好地發月餅了。 “我們這幾天也在開會討論今年中秋是給每個員工發過節費還是依然按照老傳統發月餅,大家的意見也是傾向于直接發過節費。”這位負責人說,“本來想著讓員工中秋吃月餅這是好事,但大家邊吃著月餅邊擔心還要繳稅,那就得不償失了。” 另一家教育機構負責人則表示,“中秋發月餅已經成為一種習俗了,而且我們公司的月餅都是定制的,能代表公司的文化,發月餅是我們公司每年中秋節的傳統,不會隨意更改。”■ 學者觀點“福利”概念模糊釀爭議“官方過去對月餅之類的‘福利’征稅不太統一,”企業稅研究學者謝學燾說,企業對員工發放月餅一直被認定在征稅范圍中,但在過去,企業如果自購散裝月餅給員工在食堂分食,是不會納入征稅范圍,但將月餅以商品形式下發或者發放消費券,必然會引起稅務部門關注。造成“同物不同稅”這種現象,近年來月餅商品化恐怕是主要“推手”。謝學燾稱,當前月餅價格動輒幾百,讓傳統色彩逐漸褪色。他表示,從規范稅法的角度上看,如果不對月餅之類的“福利”征稅,就會成為逃稅的一個通道。事實上,“福利”概念在稅法中一直較為模糊,在個稅法所規定可納入免稅的行列中,“福利費”赫然在列。但稅務機關又明確表示,所謂“月餅稅”其實早已開征。根據個稅法第十條規定,“個人所得的形式,包括現金、實物、有價證券和其他形式的經濟利益。所得為實物的,應當按照取得的憑證上所注明的價格計算應納稅所得額;無憑證的實物或者憑證上所注明的價格明顯偏低的,參照市場價格核定應納稅所得額。” 本次“月餅稅”爭議,無疑讓“福利”模糊的概念徹底浮出水面。謝學燾分析認為,稅法中所提到的福利可能更多偏向“醫療健康方面”。“政府與企業所理解的福利概念有偏差,像月餅這樣‘人人都有’的福利,恐怕不在免稅范圍內”。此外,有評論稱,對“福利”征稅僅針對企業,而對行政單位與事業單位“放任不管”,存在歧視。從上述條文可以看出,任何單位均應依法申報,行政單位與事業單位也不能例外。 降稅負需優化稅制在我國,只要有經濟行為發生,就會被征收各種稅。以月餅為首的“福利”稅其實只是一例,也并非首次開征,但依舊引發民間對于“減稅”的呼聲。 在中山大學稅收與理財研究中心主任楊衛華看來,這與民間稅負偏高不無關系。他表示,從宏觀上來看,當前所呈現的“仇稅”問題不能單靠減稅解決,用“優化稅制”的概念更準確。他指出,從總體結構分析,當前房產稅、個人所得稅以及涉及勞務報酬方面稅負仍偏高,對于企業來說的增值稅、營業稅當前較為適中,但類似于資源稅則明顯偏低。“優化稅制”的核心在于“降低偏高稅負,提升偏低稅負”。 楊衛華說,衡量我國稅負高低,依據稅負占財政收入比例的數據,并沒有太多說服力。他認為,從該比例數據來看,我國與其他國家相比反而偏低,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國除了征稅外,另有大量其他費用需要征收。所以比較國民稅費負擔,需要合并稅與費征收的總額。“如果將稅費兩項合并計算,我國數據將遠超其他國家。從這個角度上來看,我國國民所承擔的稅費壓力完全有必要減輕。”他強調。 楊衛華認為未來“優化稅制”,可以考慮將一些收費正名為稅。他舉例稱,目前概念較為模糊“教育費附加”,完全有必要歸為稅的范疇。事實上,有的西方國家甚至將社會保險都劃分為稅收。 ■ 網友“微”觀 “拿月餅抵稅行不?” @PVC塑料網:一年才吃一次月餅,這樣都要交稅,這樣的月餅發得還有意義嗎? @李春光先生:從房產加名稅到月餅稅,以法律為擋箭牌,對小民錢包越發盯的死緊。要民生還是民不聊生?是個問題。 @KarinWan:可以給稅務局交個月餅抵稅嗎? @家在林海:我們公司一直交稅的,月餅、粽子,連電影都是,我很淡定。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