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落實稅收政策為安徽民營經濟輸血壯骨 |
| 發布時間:2013/6/17 來源: 閱讀次數:624 |
| |
| 迎接安徽民營經濟發展的春天——訪安徽省地稅局局長
當前,江淮大地正涌動著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熱潮。地方稅收與民營經濟發展密切相關,如何積極有效地發揮稅收職能,服務和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大提升?記者采訪了安徽省地稅局局長汪建國。 汪建國說,民營經濟是市場經濟的重要主體,是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重要推力。2012年,安徽全省民營企業數達到30.4萬戶,個體工商戶152.3萬戶,全省56%的地區生產總值、61%的稅收和77%的就業崗位來自民營經濟,安徽省民營經濟呈現出實力增強、速度加快、結構優化和貢獻提升的局面。但與民營經濟發達地區相比,安徽省民營經濟還存在數量不夠多、規模不夠大和活力不夠足等問題。安徽每萬人擁有民營企業數只及江蘇、浙江的1/3。另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也有待進一步優化。安徽發展的最大差距在民營經濟,加速崛起的最大潛力和最大希望也在民營經濟。 發展民營經濟關鍵在市場主體自身,也需要良好的政策環境、法治環境和服務環境。稅收作為調控經濟的重要杠桿,對于引導和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具有顯著優勢。汪建國認為,當前,特別要落實好各項稅收政策措施,為民營經濟發展“輸血壯骨”。一是著力引導和扶持創業投資。認真落實促進創業、投資的各項稅收優惠政策。二是著力推動民營企業素質提升。充分發揮稅收政策優勢,引導民營企業在技術、人才、品牌和管理等方面做強做優。三是著力促進民營經濟轉型升級。充分發揮稅收在調結構、促轉型上的導向作用,促進民營企業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四是著力幫助民營企業解決實際問題。在堅持依法治稅的前提下,對稅收優惠有幅度規定標準的要從優執行,對沒有明文禁止和未明確的政策要從寬掌握,切實減輕民營企業稅收負擔。
汪建國強調,要堅持以滿足民營企業正當的涉稅需求為導向,持續改進納稅服務。安徽省地稅機關正在開展“個性化服務進萬家,服務民營經濟大發展”活動,將重點從三方面做好服務工作。一是加強政策服務,不斷提高民營企業利用稅收優惠政策的能力。積極送政策上門,跟進政策輔導,確保各項稅收優惠政策不折不扣落實到位。二是改進辦稅服務,切實減輕民營企業辦稅負擔。實施標準化服務,加快推進辦稅服務廳標準化建設;推行同城通辦、網上申報納稅、電子批量扣稅和“先辦后審”;實施多元化服務,探索符合民營納稅人實際需要的服務細分策略。三是注重維權服務,有效防止和糾正損害民營企業合法權益的行為。建立納稅服務投訴“受理、承辦、轉辦、督辦、反饋、分析和持續改進”一整套流程的處理機制。利用信息化手段,定期對投訴事項進行總結、分析和研究,及時發現帶有傾向性和普遍性的問題,提出預防和解決的措施。 汪建國認為,民營經濟發展最需要的就是公平的市場環境。公平公正執法,是確保各類市場主體公平競爭的前提和保障。稅務機關要堅持依法行政,不斷規范稅收執法行為,對各類市場主體,不論經濟性質,要一視同仁;不論規模大小,要同等對待;不論納稅多少,要同樣服務,真正給民營經濟發展營造公平公正的稅收環境。對內,加強稅收執法監督,保障民營納稅人在辦稅過程中的各項法定權利。同時,加強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稅收政策落實情況的督查,加大執法考核和過錯追究力度。對外,要規范稅收管理秩序。引導和約束稅務機關和稅務人員合法合理行使自由裁量權。統籌開展稅收專項檢查、納稅評估,避免重復檢查、多頭評估,盡量避免干擾民營納稅人的正常生產、經營。深入推進政務公開,將稅收執法置于社會監督之下,確保稅收執法權在陽光下運行。 汪建國最后表示,稅務機關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改進作風,把服務民營經濟發展擺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對民營經濟要傾注更多的感情,拿出更多的舉措,付諸更多的行動,積極有效地發揮地稅職能作用,最大限度地激發民營經濟的發展活力,促進民營經濟充分發展、快速發展和優質發展。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