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青松認為,免除蔬菜流通環節增值稅之后,蔬菜流通領域的成本將降低。新規對農戶和小商戶(菜販和小型超市)的影響有限,真正受益的是上規模的蔬菜配送企業和大型超市。楊青松告訴記者,國家為扶持農業生產,對生產者銷售自產農產品實行免稅,而對銷售農產品的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按13%的稅率征收增值稅,銷售農產品的小規模納稅人則執行3%的征收率。以往有一些地方稅收政策執行不到位,比如將合作社自產的農產品和非合作社成員的農產品相混淆,一律按3%征收增值稅。而現在,新政策對從事蔬菜批發、零售的納稅人銷售的蔬菜免征增值稅。這意味著,目前對蔬菜流通環節所征收的3%及13%的增值稅將全部取消。而且,此次新規也為上規模的蔬菜配送企業和大型超市爭取到了公平的經營環境。
位于北京順義的一家蔬菜配送公司的財務經理王女士的說法證實了楊青松的看法。她告訴記者:“新政實施后,一年可以省下幾萬元的稅收成本。以往,我們公司向各大高校和企事業單位配送蔬菜,每天估計在20噸左右。在配送的蔬菜中間,有一部分是基地自產自銷的,可以免征增值稅,其余的部分征收3%的增值稅。”
山東省壽光市為我國著名的產菜大市,素有“江北菜籃子”之稱。壽光的蔬菜產業鏈條包括種植、收購、加工、儲運及銷售等多個環節。據該市蔬菜協會不完全統計,僅大大小小的蔬菜購銷中介公司就有800家之多。據了解,壽光普遍采用公司加基地加農戶的復混經營模式,如壽光市田園果菜生產有限公司,就是蔬菜種植、加工、銷售一條龍,2011年僅蔬菜銷售一項即入庫增值稅65萬元。談到最近兩部委出臺的稅收新政策,公司老總李春香女士說:“原先我們公司所屬的燎原蔬菜合作社享受著國家的稅收優惠政策,實行征前減免,菜農得到了實惠,合作社發展很快。現在國家又出臺了蔬菜流通領域免征增值稅政策,向蔬菜產業傾斜,我們的銷售公司發展也更有希望了。減免蔬菜流通環節增值稅后,我們公司會節省一大筆資金。”
山東東方譽源現代農業集團是該市蔬菜行業中的龍頭企業,該公司集農資經營、果蔬科研、蔬菜種植、加工銷售及物流配送于一體,年產值高達數億元,2011年,僅蔬菜銷售一項即實現增值稅120多萬元。該集團董事長劉愛武女士表示,由于山東本身就是蔬果生產流通大省,免征增值稅無論對于蔬菜生產者、中間商還是銷售終端來講,都意味著成本的更大降低。這對于平抑菜價無疑具有積極的作用。
據壽光市蔬菜產業辦公室的有關人士介紹,近年來,隨著消費觀念的逐步改變,城市居民的“菜籃子”中主要以新鮮精菜為主,各大超市蔬菜銷量也相當可觀。盡管壽光市民生活在“菜籃子”中,但有時仍不免抱怨過高的菜價。濰坊香樂食品有限公司老總韓煥銀說,城市居民反映蔬菜價格偏高,原因是多方面的。其實,產地的菜農并沒掙多少錢,像我們這樣簡單加工銷售的小公司也沒有多大利潤,就是因為中間環節太多、各類稅費太多的緣故。據統計,2011年,山東省全福元集團壽光本部四大超市僅銷售蔬菜即入庫增值稅726萬元;濰坊佳樂家集團壽光超市入庫增值稅83.85萬元。
在對北京的幾家大型超市和賣場的采訪中,記者了解到,之前超市在向農產品公司采購時,可以拿對方開具的增值稅發票抵扣,但從批發市場或農戶采購,則必須自己承擔13%的增值稅。現在免征這部分稅收以后,大型超市和賣場采購蔬菜成本直接下降了。北京一家大型超市的蔬果銷售經理向記者透露說,目前向超市供貨的蔬菜批發商來源各異,有的屬于農業合作社,種植環節的增值稅之前就已經免征,其余一般供貨商則需要繳納增值稅。在免去蔬菜增值稅后,超市企業可以以更低的價格進行銷售,同時不會對企業的毛利率和毛利額產生負面影響,從而提升了超市企業對其他農產品銷售渠道的競爭優勢。同時超市企業的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將得到改善,在貨幣偏緊的環境下企業的資本開支和經營擴張也將得到支撐。
免稅將助力“農超對接”
楊青松表示,稅收政策的利好會推動“農超對接”,有利于加快擴大“農超對接”規模和提升“農超對接”水平。
據商務部人士介紹,從2009年開始,商務部、財政部、農業部聯合開展“農超對接”試點,鼓勵連鎖超市與農產品生產基地建立長期、穩定的購銷關系,減少流通環節。截至2010年,中央財政已經在1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支持了828個試點項目。在“農超對接”大環境下,農民可根據訂單有計劃種植,這不僅避免了過去“靠天吃飯”的情況,還能令農民普遍增收兩成左右。中國傳統流通模式中間環節繁多,每一環節加價5%到10%.“農超對接”因省去諸多中間環節,從而減少了超市的采購成本。超市可充分借助其冷藏冷凍設施,在農產品供應充足時貯存一部分,待供應緊張時再投放市場,一些超市中的農產品價格甚至只有農貿市場的一半。
楊青松說,雖然目前“農超對接”模式在我國流通體系中發展迅速,但仍處于初級階段,對接額比例普遍較低,對接面不夠廣泛。按照之前的政策規定,商業企業購進農產品可以抵扣13%的進項增值稅,但這一政策執行中卻存在困難。以往,面向單個農民的增值稅可以通過登記身份證進行抵扣,但是,實施“農超對接”后,面向的是農民專業合作社這個群體,登記農民身份證的做法無法實施,而合作社又往往無法開具足額增值稅專用發票,增加了超市的開支。這不僅為農民帶來了許多麻煩,也增加了連鎖企業的稅收負擔,影響開展農產品經營的積極性。
記者在以往采訪部分企業時曾了解到,農產品增值稅進項稅收抵扣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影響到“農超對接”的實施效果。如各地農產品收購發票不統一造成跨省抵扣存在困難,客觀上增加了企業經營壓力。又如因獲取農產品收購和銷售發票時間較長且手續繁雜,很多連鎖零售企業不得不放棄或縮小直接對農產品的采購經營。由于超市企業難以取得農產品收購憑證,所以“農超對接”這一大幅度減少農產品流通環節、搞活農產品流通市場的創新模式,受到了一定限制。楊青松認為,此次國家實施免征蔬菜流通環節增值稅政策,將掃清限制現代流通方式的障礙,促進“農超對接”的開展,提升超市企業對其他農產品銷售渠道的競爭優勢,進而保證市民能夠吃上平價菜。楊青松表示,農產品關聯到物價與民生,國家對蔬菜流通環節增值稅的免征如果能夠順利施行,無疑將減輕從事農產品流通企業的稅收負擔,促使企業讓利于民,為平抑物價發揮積極作用。
此次免征僅限于蔬菜,并沒有包括所有農產品,楊青松建議,后續的政策調整應該陸續擴展到農產品的其他領域,比如水果、雞蛋等初級農產品。
降菜價,僅有稅收手段還不夠
“這一稅收政策的調整將大大促進超市賣菜的積極性,同時對蔬菜價格穩定、農民增收、蔬菜質量可追溯性和安全性都將產生積極的重大影響。”上海商學院教授、上海連鎖經營研究所所長顧國建在接受本報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2006年,顧國建開始研究與推進中國的連鎖超市自主經營生鮮農產品直接與農民對接,經過多年的實證,他認為,抑制高菜價除了要調整稅收政策外,還必須調整流通政策,要降低高額的流通成本。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在許多從事蔬菜流通的業內人士的眼中,光憑免征增值稅是不能解決目前“買菜貴”難題的。蔬菜流通環節中需要清理的路障還很多。“雖然取消了增值稅,但蔬菜流通環節中除了稅收,還有過路費等各種費用,批發商的負擔依然重得很。”在北京西四環的一家蔬菜批發市場,來自山東的李先生告訴記者,他每天從山東拉30多噸菜到北京,過路費就要花上萬元,這些都要加到菜價里,所以,降低菜價,僅靠免稅顯然不行,還要把各項費用也降低下來。李先生說:“現在物價什么都漲,租金也是水漲船高,漲了的租金費用將轉嫁至零售價;現在人工費用也是一直上漲,這無疑又加大中間環節的成本;油價的不斷攀升,蔬菜的交通費用最終也成為高價菜的推手之一。稅金、運輸、人工、租金等中間成本的‘大頭’,如果能降下來,最終會降下市民菜籃子的菜價。”
楊青松告訴記者,流通環節疊高了蔬菜的價格。要降低菜價,關鍵還是減少流通環節。現在的菜價高,主要是中間流通環節太多了,油價高,運費高,人工成本高……如果只靠減免3%或者13%的增值稅,可能達不到消費者所希望的效果。因此要降低菜價需要各職能部門的配合,通過出臺相關配套措施,加強農產品流通基礎設施的建設,提高流通組織化程度,完善流通鏈條和市場布局,降低流通成本。
顧國建說,市場的蔬菜價格高企,從深層次的原因來分析,是由于中國在實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制之后沒有建立起適應包產到戶的小生產體制與市場對接的流通體制。蔬菜從生產開始就缺乏市場的引導,因此一直沒有改變蔬菜生產乃至整個農產品生產“多啦多啦,少啦少啦”的被動局面,價格也總是高低起伏,農民的收入得不到切實保障,城市居民時常會受到高菜價之苦。而從蔬菜的初次收購、運輸、市場交易(可以多達3道批發環節)、零售(以農貿市場銷售為主,超市銷售為輔)等流通環節來看,缺乏大型的組織化程度高、負有社會責任的流通企業,大部分以農村的販運戶或從販運戶轉變過來市場交易戶為主,絕大部分交易都是現金的無稅票的,蔬菜流通主要交易對象的個體性、小規模、多環節和無序化就必然導致蔬菜市場的價格不穩定和投機的可能性。
顧國建認為,在流通政策上要確立以連鎖超市為代表的現代零售業態為蔬菜銷售的主渠道和主形式,迅速提高超市在蔬菜總銷售中的比重。他說,中國連鎖超市的發展已經經歷了20個年頭,為什么蔬菜的超市銷售量占比不到10%,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國家層面的流通政策的支持與目標。因此在“十二五”計劃中國家應把大幅度提高超市銷售蔬菜和其他農產品的比重作為國家經濟發展的主要經濟指標并制定相應的流通政策,這樣才能從根本上穩定蔬菜的價格。
采訪后記:
雖然新政策實施已經有半個月,但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百姓們并沒有感覺菜價有明顯的下降。相反,由于天寒地凍,又逢年關,近日蔬菜類價格有上漲走高之勢。監測數據顯示,11月中旬以來,全國菜價整體呈季節性上漲走勢,部分品種價格漲勢較為明顯。與2011年11月14日相比,2012年1月15日,監測的21種蔬菜平均價格上漲38.1%.分品種來看,17種蔬菜價格上漲,其中四季豆、黃瓜、茄子、菜椒、尖椒、苦瓜等品種價格漲幅在50%以上。
對此,楊青松指出,盡管免征增值稅將對蔬菜價格產生一定控制作用,但由于減免的流通環節費用傳導到零售終端還需要時間,因此政策出臺后的實際效果或將在一段時間后才能顯現。但目前春節即將來臨,蔬菜正值需求旺季,蔬菜價格不會馬上因免稅政策出現明顯下降,但從長遠來看,新政策將減輕從事農產品流通的企業的稅收負擔,使企業讓利于民,有利于緩解蔬菜市場長期以來“層層加價”的狀況,長期利好蔬菜價格調整,為平抑物價發揮作用。
北京多家超市的蔬菜部門的負責人也表示,蔬菜流通環節免征增值稅,具體到哪一種蔬菜可以便宜多少錢,這個賬不太好算,但降低的稅收成本最終將反映到蔬菜售價,絕大部分最終會由消費者來受益,老百姓最終會享受到免稅所帶來的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