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精明理財 合理合法避稅 |
| 發布時間:2011/11/21 來源: 閱讀次數:824 |
| |
| 2006年11月8日,國家稅務總局頒布《個人所得稅自行納稅申報辦法(試行)》,規定年收入在12萬元以上的納稅人,必須在納稅年度終了后3個月內申報其與納稅相關的個人基礎信息。 繳納個人所得稅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然而在履行這個義務的同時,人們還應懂得利用各種手段提高家庭的綜合理財收益,尤其是隨著收入的增加,通過稅務籌劃合理合法避稅也是有效的理財手段之一。那么,怎樣才能合理合法地避稅呢?專家指出,從目前看,個人可以通過投資避稅和收入避稅兩種方法有效避稅。 投資避稅:選擇相關投資 說到合理合法避稅,太平人壽上海分公司銀行保險培訓專家陸炯指出,個人投資者可以充分利用我國對個人投資的各種稅收優惠政策來合理避稅。目前對個人而言,運用得最多的方法還是投資避稅,投資者主要可以利用的有股票、基金、國債、教育儲蓄、保險產品以及銀行推出的本外幣理財產品等投資品種。 投資基金,由于基金獲得的股息、紅利以及企業債的利息收入,已經由上市公司在向基金派發時代扣代繳了20%的個人所得稅,基金向個人投資者分配紅利的時候不再扣繳個人所得稅,目前股票型基金、債券型基金和貨幣型基金等開放式基金派發的紅利都是免稅的。對于那些資金狀況良好、追求穩定收益的投資者而言,利用基金投資避稅無疑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國債作為“金邊債券”,不僅是各種投資理財手段中最穩妥安全的方式,也因其可免征利息稅而備受投資者的青睞。雖然由于加息的影響,債券收益的誘惑力有所減弱,但對于那些風險承受能力較弱的老年投資者來說,利用國債投資避稅也是值得考慮的。 除此之外,對于那些家有“讀書郎”的普通工薪家庭來說,利用教育儲蓄來合理避稅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相比普通的銀行儲蓄,教育儲蓄是國家為了鼓勵城鄉居民積累教育資金而設立的,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免征利息稅,因此教育儲蓄的實得收益比其他同檔次儲蓄高出20%.但教育儲蓄并非是人人都可辦理的,其對象僅僅針對小學四年級以上(含)的在校學生,存款最高限額為2萬元。 除了上述投資品種之外,目前市場上常見的本外幣理財產品也是可以避稅的。隨著央行兩次升息,目前的本外幣理財產品的投資收益也水漲船高。由于有關部門還沒有出臺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的政策,因此,這類銀行理財產品暫時也是可以避稅的。 在這些常見的投資理財產品之外,因為我國的稅法規定“保險賠款免征個人所得稅”,因此投資者還可以利用購買保險來進行合理避稅。陸炯指出,從目前看,無論是分紅險、養老險還是意外險,在獲得分紅和賠償的時候,被保險人都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因此對于很多人來說,購買保險也是一個不錯的理財方法,在獲得所需保障的同時還可合理避稅。 此外,公積金和信托產品也是不需繳納個人所得稅的,公積金雖然可以避稅,但是不能隨意支取,資金的流動性并不強。信托產品所獲的收益也不需繳納個人所得稅,但由于信托產品的投資門檻和風險較高,不是大部分普通投資者都可投資的產品。 收入避稅:理解掌握政策 陸炯指出,除了投資避稅之外,還有一種稅務籌劃方法經常被人忽視,那就是收入避稅。由于國家政策——如產業政策、就業政策、勞動政策等導向的因素,我國現行的稅務法律法規中有不少稅收優惠政策,作為納稅人,如果充分掌握這些政策,就可以在稅收方面合理避稅,提高自己的實際收入。 比如那些希望自主創業的人,根據政策規定,在其雇傭的員工中,下崗工人或退伍軍人超過30%就可免征3年營業稅和所得稅。對于那些事業剛剛起步的人而言,可以利用這一鼓勵政策,輕松為自己免去3年稅收。 而對于大眾而言,只要掌握好國家對不同收入人群征收的稅基、稅率有所不同的政策,也可巧妙地節稅。小王是一家網絡公司的職員,每月工資收入4000元,每月的租房費用為800元。我國的《個人所得稅法》中規定工資、薪金所得適用超額累進稅率,在工資收入所得扣除1600元的費用后,對于500-2000元的部分征收的稅率是10%,2000元以上部分征收的稅率是15%.按照小王的收入4000元計算,其應納稅所得額是4000元-1600元,即2400元,適用的稅率較高。如果他在和公司簽訂勞動合同時達成一致,由公司安排其住宿(800元作為福利費用直接交房租),其收入調整為3200元,則小王的應納稅所得額為3200元-1600元,即1600元,適用的稅率就可降低。 對于那些高收入人群而言,合理的避稅和節稅就顯得更為重要。張先生是一家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年薪36萬元,一次性領取。按照國家的稅法,他適用的最高稅率高達45%,如果他和公司簽訂合同時將年薪改為月薪的話,每個月3萬元的收入能使他適用的最高稅率下降到25%,節稅的金額是相當可觀的。 另外,在我國《個人所得稅法》中,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利息、股息、紅利、財產租賃、轉讓和偶然所得等均屬應納稅所得。因收入不同,適用的稅基、稅率也不盡相同,從維護納稅人的自身利益出發,充分研究這些法律法規,通過合理避稅來提高實際收入是納稅人應享有的權益。我國和稅務相關的法律法規非常繁多,是一個龐大的體系,一般納稅人很難充分理解并掌握,因此他建議大家除了自己研究和掌握一些相關法律法規的基礎知識之外,不妨在遇到問題時咨詢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如專業的理財規劃師、律師等,以達到充分維護自身權益的目的。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