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主辦的國際稅務論壇17日在莫斯科結束。來自45個國家稅務機關的代表和商界人士在為期兩天的論壇上著重討論了如何應對“離岸逃稅”。其中,承辦國俄羅斯提出了通過共享稅務信息來防范“離岸逃稅”的建議。
英屬維京群島是世界上知名的離岸金融中心。在這里,任何國際人士都可以設立所謂的“離岸公司”。“離岸公司”的所有者可以常年不在英屬維京群島工作,但是公司業務卻可以在世界各地開展。更重要的是,由于離岸金融中心特殊的稅收政策,“離岸公司”每年只需要向英屬維京群島繳納少量的管理費即可,其他稅費一律免征,同時還不用受外匯管制。
于是,越來越多的歐美富豪開始喜歡在如英屬維京群島這樣的離岸金融中心注冊一家空殼“離岸公司”,然后以這家空殼“離岸公司”的名義來代替其母公司在歐美開展業務,從而避開業務歐美各國對本國企業種種嚴格的稅收政策和法規限制,甚至是逃稅漏稅。這也就是所謂的“離岸逃稅”。
由于“離岸逃稅”已經開始嚴重影響到歐美發達國家的稅收收入,因此如何防范“離岸逃稅”成為了本次國際稅務論壇的主要議題。這一話題還受到了俄羅斯總統普京的高度重視。雖然身在索契,但是普京仍然給論壇發來了一段視頻講話。普京表示,“離岸逃稅”已經成為世界各國都需要面對的挑戰,必須要嚴厲打擊。
“(我們需要)采取必須的行動,防范通過“離岸金融區”來逃稅,消除一切讓這種違法行為合法化的可能。”
那么如何打擊“離岸逃稅”這種違法行為呢,普京提出了自己的建議,那就是共享稅務信息:
“我們已經決定,將根據其他國家的需求向他們提供我們所掌握的稅務信息。各位外國同行們,我非常希望俄羅斯政府的這一決定能夠得到你們的積極回應。而我們的稅務機關在必要的時候,也需要你們的支持。”
在不少人看來,如果不能實現稅務信息共享,那么“離岸逃稅”問題很難得到徹底解決。俄羅斯聯邦稅務署署長米舒斯金則表示,在機密稅務信息共享的技術問題上,俄羅斯已經取得了突破,那就是互聯網技術的引入。
“所有人都對我們稅務部門所掌握的實際技術能力感興趣。這些技術是一個創新,因為世界在不停的發展變化,那些跨國公司已經在使用信息技術來實現他們的資金和信息的轉移。所以今天,稅務部門也應該(通過互聯網技術)弄明白,這些交易是如何發生的、什么時候發生的,同時也需要了解大型跨國公司在執行稅務法規方面所面臨的挑戰。”
受邀參加本次論壇的俄羅斯國家杜馬(議會下院)主席納雷什金表示,論壇參與者對于俄羅斯方面的建議表示了贊同。他表示,大家都認為國際合作是解決“離岸逃稅”問題的唯一途徑。
“全球化、跨境電子商務以及其他因素迫使各國的稅務機關、國際組織、以及那些與稅務政策相關的部門必須聚集到一起來共同商討如何共同應對當前的挑戰。”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于1948年由美國和加拿大發起成立,前身是歐洲經濟合作組織,1961年改名為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其宗旨為:幫助各成員國實現可持續性經濟增長和就業,保持金融穩定,為世界經濟發展作出貢獻。目前共有34個成員國。而中國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強化合作伙伴。 |